纸的发明
在没有发明纸之前,古代中国的记事材料主要有甲骨、简牍、缣帛等。甲是乌龟壳,骨是牛羊等动物的肩胛骨,甲骨是现存最早的记事材料。简牍主要由竹或木制成,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常见的书写材料。尽管缣帛便于书写,但其价格昂贵,只有少数贵族才能用得起。由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需求,人们必须寻找一种便于书写,价格便宜的书写材料。
中国古代盛产大麻、苎麻及养蚕取丝。麻丝加工漂絮的经验为造纸术提供了借鉴。大约在西汉,中国先民掌握了造纸术。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已发现的十多处西汉古纸证实了这点。不过由于技术处于初始,所造的纸质量不高。蔡伦掌管尚方时,适时总结并改进了造纸技术,扩大了造纸的原料,提高了纸的质量,又推广了纸的运用和造纸技术,使人们认识到纸有竹木之廉,兼有缣帛之柔、金石之久,是理想的书写材料。从此造纸业逐渐发展起来。